<optgroup id="co44y"></optgroup>
<menu id="co44y"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co44y"><menu id="co44y"></menu></menu>
    <optgroup id="co44y"><code id="co44y"></code></optgroup>
    <nav id="co44y"></nav>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职称论文 » 医药卫生 » 正文
    基于对经脉循行的认识
    发布日期:2022-09-02     浏览次数:72
    核心提示:1.1 取穴集中于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阳膀胱经。分析文中所使用的穴位所属经络后发现十四经络的使用情况如下:足厥阴肝经使用9次,足太阳膀胱经9次,任脉7
     

    1.1 取穴集中于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阳膀胱经。

    分析文中所使用的穴位所属经络后发现十四经络的使用情况如下:足厥阴肝经使用9次,足太阳膀胱经9次,任脉7次,足阳明胃经6次,足少阴肾经6次,足太阴脾经4次,手少阴心经1次,足少阳胆经1次,手少阳小肠经1次,督脉1次,肺经、大肠经、心包经、三焦经0次。

    通过以上总结发现:足经的使用次数明显多于手经,这与经脉的走向密切相关:手三阴经从胸走手,手三阳经从手走头,而足三阳经从头走足,足三阴经从足走腹,而小便病的病位在膀胱,根据经络的循行走向,所以足经的使用次数较多。

    足经中以肝经、膀胱经使用次数最多。从经脉的分布来看,肝经入毛中,环阴器,抵少腹[3],其循行到达前阴部。小便病的病位,主要在前阴部,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,因此,足厥阴肝经主治小便病候,主要是基于对经脉循行的认识。

     
    相关论文导航
     
     

    桂IPC备2020008163号-1

    (c)2008-2018 理论研究网

     

    免责声明: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,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

     
    彩票平台登录